读史让人明鉴 信托公司风险事件编年史

俗话说的好,读史让人明鉴,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信托公司的发展历史。在信托行业发展的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历经了七次整顿

我要咨询

立即提交
稳盈财富的专业投顾会在十分钟内与您联系
APP客户端下载
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最新信息
> 新闻中心
读史让人明鉴 信托公司风险事件编年史
2020-07-29 来源:稳盈财富公众号

俗话说的好,读史让人明鉴,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信托公司的发展历史。在信托行业发展的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历经了七次整顿,而最近的一轮,我们正在经历中,有幸见证信托发展的历史。

(一)历史上那些消失的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最早的名称多带有“国际”和“投资”两个词,品牌形象相当突出。但是在历经数轮整顿后,目前多数信托公司已今非昔比,一些信托公司也因被整顿重组而退出历史舞台,具体如下:

(二)广东国际信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打破刚兑的最典型案例

广国投(即广东国际信托)虽然不是国内第一家信托机构破产案例,但影响却很大,这是因为广国投在破产之前承载着很多荣耀和使命,如全国第二大信托公司(仅次于中信信托)、第一批窗口公司等等。

1、成立之初:广国投作为窗口机构、肩负着重要使命

(1)改革开放之际的1978年,荣毅仁向小平同志提出“设立国际性的信托投资公司、以集中统一吸收国外投资资金”的建议,正式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信托行业发展的大幕,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成立,随后广东也于1980年7月顺应政策导向成立广国投(注册资本达12亿元)。

(2)1989年,为进一步吸引外资、弥补外汇的不足,国务院明确规定中行、交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银行等四家中央级金融机构以及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大连、海南等六家地方级信托投资公司为窗口发债公司,广国投便名列其中,承担着吸引外资的重要使命。

(3)事实上自1983年起,广国投便开始大规模向海外市场发债,并与美、日等国数十家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海外融资规模高达50亿美元,而当时的广国投的总资产也仅为330亿人民币左右。

2、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地方金融机构受到明显冲击

(1)亚洲金融危机使开放程度最高、外向型经济特征最为突出的广东省最先受到冲击,广东本地金融机构自然而然也无法避免(当时广东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仅不到4.50%,一些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甚至不到2.50%),与此同时广东本地中小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挤提事件也开始频繁发生。

例如,1996-1998年期间,建设银行恩平支行和当地农信社先后发生挤兑事件,中山阜康镇城信社、高科技开发区城信社以及湛江、揭阳、茂名、汕头、汕尾等地农村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在此期间,央行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下发了《关于城市信用社动用存款准备金有关事宜的通知》。

(2)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和现在的提法比较类似)的政策大背景下,1997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地方信托机构、农村合作基金和城市信用社的支付缺口均由地方政府自行解决,中央不救助”。

仅1997-2000年期间,广东省内便发生了广国投破产、粤海重组以及80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被关闭等重大事件。

3、广国投和粤海事件的权衡:广东最终选择放弃广国投、选择救助粤海

金融危机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浪潮下,救助广国投或救助粤海成为摆在广东省前面的一道选择题(事实上广发银行当时也身陷囹圄),但受自身财力约束,时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歧山经过多重权衡选择救助粤海。

(1)危机出现之前,粤海系相关公司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287.56亿港元和489.86亿港元(资不抵债达202.30亿港元);广国投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214.70亿元人民币和361.70亿元人民币(资不抵债达147亿元)。

(2)粤海不仅是港股上市公司、亦于1994年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涉及个人投资者较多、影响较大,再加上当时信托行业正处于整顿之中,使得广国投成为时代的弃儿。

不过,广国投的破产清算还有更高层面的背景,当时的江主席明确指出“希望广东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朱总理则指示“广东要参照国际惯例审慎这起破产案件,并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会上专门对此发表讲话”。

4、破产清算过程历经近20年:涉及债权人494家,涉案标的达467亿元

当然广国投的破产清算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从1998年破产公告开始算起,大致经历了20年(2017年才算正式结束)。具体过程如下:

(1)1998年10月,央行决定关闭广国投。

(2)1999年1月,广东省高院宣告广国投破产,披露了相关信息。

第一,涉及债权人494家、涉案标的467亿元,海外债务规模达50亿美元。

第二,广国投向500余家省内外、境内外的债务人发放贷款近130亿元(90%为逾期贷款,超过80%的股权投资经营较为困难)。

第三,1993年5月-1997年5月期间,广国投还以委托投资、项目入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开展高息揽储业务。

(3)2003年2月,广东省高院宣布广国投破产案终结破产程序,广国投及其三个全资子公司广东国际租赁、广信企业发展、广东国投深圳公司的清偿率分别为12.52%、28%、11.50%和19.48%。

(4)2017年7月,万科以551亿元竞拍获得广国投旗下子公司-广信房产的所有投资权益及债权(也即位于广州核心区域16宗可开发土地),至此广国投破产案件的破产清算过程正式结束。

5、历史意义:广国投事件为重组粤海、打破刚兑等打开了局面

在下定决心推动广国投破产后,广东对于其它金融机构的处置显得更为得心应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成功完成粤海重组事宜。广东省政府当时聘请高盛作为投行中介(据说高盛CEO保尔森也是在这个时候和中国政府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并提出与债权人共同承担损失的基础上重组粤海(涉及债权银行120多家、债权持有人超过300多家、贸易债权人达到1000家)。虽然遭到债权人的一致反对,但在广东省政府的坚持下,最终于2000年12月达成了粤海重组的最终协定(广东省政府付出30.20亿美元的代价使全体债权回收率达到57.23%)。


(2)打破了窗口公司的国家信用信仰。2003年国务院转发商务等部门《关于改革内地驻港澳地区“窗口公司”管理模式意见的通知》,宣布取消“窗口公司”的称谓,窗口信用制度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3)推动地方金融机构的问题解决。1999-2000年期间,为进一步解决广东地方金融机构的问题,广东省政府向中央贷款450亿元、央行广州分行则增拨70亿元再贷款额度。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对147家城信社1063个分支机构、116家国投及14家办事处、国投下属48家证券营业部以及843家农村金融机构实施停业整顿。其中,东莞国投、深圳国投以及粤财信托(省政府财政厅背景)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规范保留,省属华侨信托则被改组为一家实业公司。

(三)信托行业目前正经历新一轮洗礼与重构

1、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承载着金融业的发展痕迹,有过繁华也曾留下遗梦,同时信托业也是我国最具创新能力与诉求、历经整顿最为频繁的一类金融行业,在防范金融风险、回归金融业务本源的政策导向下,信托行业同样处于转型的通道中,信托公司之间的分化也更为明显,而目前信托行业也正处于第七次整顿大潮中(已有3家信托公司2019年出现亏损的情况)。


2、2013年以来,我国信托公司数量稳定在68家,再未发生过变化。事实上除68家信托公司外,尚有2家处于破产过程中,分别为吉林泛亚信托和金新信托。此外随着2017年7月万科以551亿元竞拍获得广国投旗下子公司-广信房产的所有投资权益及债权(也即位于广州核心区域16宗可开发土地),也意味着悬着将近20年的广东国际信托破产清算过程正式结束。


3、目前已有华宸信托(2018年与2019年分别亏损1.19亿元和0.60亿元)、华融国际信托(2019年亏损0.92亿元)以及安信信托(2018年与2019年分别亏损18.33亿元和39.93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6.65亿元)等3家信托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且没有进一步改善的迹象。


事实上除新时代信托和新华信托已被接管外,华信信托、山西信托和四川信托的经营情况也较为不理想,未来可能会面临被整顿重组的风险。


后记:防范化解风险,打破刚兑,回归信托的本源,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信托行业发展的必然。

取 消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