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剖析7月30日年中政治局会议

2020年7月30日,今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如期召开,释放出不少信号

我要咨询

立即提交
稳盈财富的专业投顾会在十分钟内与您联系
APP客户端下载
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最新信息
> 新闻中心
全面剖析7月30日年中政治局会议
2020-07-31 来源:任博宏观论道

2020年7月30日,今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如期召开,释放出不少信号。


一、剖析1:深刻认识到2020年年中政治局会议的寻常与不寻常


(一)寻常点:这是一场每年都会如期召开的例会

今年年中政治局会议的寻常点在于这是一场每年都会召开的例行会议。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年大致有12场政治局会议(四场以经济为主题、当然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已经召开了很多次),并且每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均会在7月份最后一周召开。根据统计2013年以来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召开时间分别为7月30日(2013年)、7月29日(2014年)、7月30日(2015年)、7月26日(2016年)、7月24日(2017年)、7月31日(2018年)、7月30日(2019年)。

(二)不寻常:今年的背景更复杂

和以往年度相比,今年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冠疫情这一突发事件的冲击以及中美摩擦的超预期演变。目前内外局势比之前年度更复杂、不确定性也更大。特别是在疫情之外,中美第二阶段的博弈甚至已经远远超出经贸范畴,金融战与政治战愈演愈烈、中长期来看应无法避免,这势必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处于高幅波动中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变,经济层面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会明显上升。

同时国内高层及各相关部门在年中之际频频吹风也在释放出一些政策信息。在此内外环境变化较为复杂的关键之际,整个市场都在期待下这场年中的政治局会议,以期在下半年的方向上有精准把握,因此这个会议显得尤为重要。

(三)年中政治局会议的预热定调

每年年中政治局会议之前,均会有一些相关的政策信息释放,需要引起关注。如总书记分别于7月21日和7月30日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和党外人士座谈会(2019年年中政治局会议之前的7月29日也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


二、剖析2:今年的主题更强调突出“十四五规划”,约占全文40%的篇幅


今年年中政治局会议最为重要的主题是“十四五规划”,如政治局会议全文2300字,但约900字、四个段落均是在阐述十四五规划,也即今年政治局会议40%的篇幅实际上是为十四五准备的。

(一)这实际上也是为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准备,其背景在于今年已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2021年则是十四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两个五年规划衔接之际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对于十四五规划,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今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实际上十九大已经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没有再提及GDP目标、同时考虑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未提及、预计十四五大概率也不会提及),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2035年的15年时间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的中等发达国家)、2035-2050年的15年时间里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全球领先国家)。

(三)制定十四五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等,对此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这里面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还是中美的中长期博弈,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中美之间已由贸易摩擦转向金融和政治领域,实际上也和上面的“两步走”战略息息相关,会不会影响到未来三十年的远景目标制定需要关注。


三、剖析3:首次使用“中长期”、“持久战”等底线思维表述


今年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依然使用“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等表述来阐述经济形势(十九大便已经使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来阐述),但却首次使用“中长期”、“持久战”等表述,也即目前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这实际上是针对中美博弈长期性、逆全球化的一种底线思维,需要做好应对困难的中长期准备。而今年以来最新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质上也是一种底线思维,即避免国外循环不畅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和扰动,只有打通国内循环才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需要资金流通的足够顺畅。

也即目前需求恢复和挖掘的重点明显转向了国内,如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改革和消费刺激政策来拉动需求增长(消费信贷仍是方向)、从融资和税费等降低企业负担来畅通企业资金循环(向企业让利)等。此外避免资金空转以推动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推动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统一避免资金流动割裂、推动供应链发展(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和稳定等)等也是具体体现。


四、剖析4:今年杠杆率大幅攀升,首提“跨周期”、未使用“逆周期”表述


2019年的宏观政策更加强调“逆周期”的内涵,而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首次在表述上使用“跨周期”、却没有提及“逆周期”。其背景在于当前的经济周期阶段本身带有典型的“V型”修复内涵(请注意不是复苏),在这样一种形态下,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诸多经济金融变量均在发生着变化,(如金融市场逐步修复、通胀水平可能会逐步抬升、市场需求在慢慢恢复、前期刺激政策的副作用也会逐步显现等等)。

因此,在当前阶段,相较于“逆周期”(主要是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负面冲击、平滑周期波动),“跨周期”应是一个中性偏紧的内涵(经济修复或恢复的过程中保持克制、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具体指不再以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强行推动经济修复,避免在稳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在显著上升。同时考虑到稳增长与防风险是一个中长期的关系,意味着宏观政策层面即便收紧也会掌握节奏和力度。

要知道今年以来的杠杆率上升速度之快已经到了需要引起担忧的地步,后面再次去杠杆未尝不是一个政策选项。截至今年6月,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大幅攀升至164.40%和59.70%(均创历史新高),较2019年12月底分别上升13.10个百分点和3.90个百分点,基本上填平了之前去杠杆的缺口,这意味着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风险在显著上升,新一轮的去杠杆(含债转股)、违约潮、不良资产处置浪潮可能已经在路上。


五、剖析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后均新加了一个定语,更强调落地见效


和4月17日政治局会议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不同的是,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后均加了一个定语,即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虽然“灵活适度”的表述仍然在使用,但“注重实效”和“精准导向”实际上是指更加注重增量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和存量政策的落地见效,不再一味地以量为主,因为以量为主的政策实际上是在不断放大风险(比如一些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实际上政策收紧也是为了应对资金空转(但实际上市场和央行会有一个较劲的过程),因此政策收紧很难避免不会产生负面冲击。


六、剖析6:预计下半年新增社融会和2019年基本相当,不会有明显变化


7月30的政治局会议提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语气上有所弱化,我们继续维持未来一段时期“无风险利率中枢水平上行+风险利率中枢水平下行”的结论,但这一矛盾现象可能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政策因素造成),毕竟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利率同步上行或下行才是正常现象,由于政策原因而导致的背离很难持续。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在一系列宽信用政策的支撑下,信贷投放和债券融资放量增长,其中2020年一季度,新增社融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达11.08万亿和7.25万亿,创历史新高;2020年上半年,新增社融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达20.83万亿和12.33万亿,创历史新高。

考虑到全年30万亿的新增社融和20万亿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已分别完成67%和60%,这意味着下半年社融和人民币贷款的增量分别在10万亿和8万亿左右,基本上分别相当于上半年的1/2和2/3左右。

同时从历年数据来看,2017-2019下半年,累计新增社融规模分别为12.40万亿、11.05万亿和10.96万亿,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分别为5.63万亿、6.91万亿和6.86万亿。因此如果按照上面推测的数据,则意味着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会和2019年基本相当,而人民币贷款仍会保持适度的增长,这意味着下半年表外融资等其它项目的新增规模可能会继续呈现明显萎缩。


七、剖析7:继续强调“两新一旧、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等老三样,首提锻长板


(一)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两新一旧、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等老三样,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区域战略)、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一体化)以及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里不再赘述。

(二)同时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首次在补短板的基础上提及锻长板,这应该是指巩固并强化中国已形成优势的领域,特别是在全球制造业中已形成的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领域。

(三)此外考虑到今年的汛情,政治局会议还特别提及“推动实施一批长江、黄河生态保护重大工程,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统筹抓好南北方江河安全度汛,精心谋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

取 消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