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首次发布《财政政策执行报告》,透露出哪些政策信号?

8月6日,财政部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财政政策”发布《执行报告》

我要咨询

立即提交
稳盈财富的专业投顾会在十分钟内与您联系
APP客户端下载
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最新信息
> 新闻中心
中国政府首次发布《财政政策执行报告》,透露出哪些政策信号?
2020-08-10 来源:资管云

8月6日,财政部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财政政策”发布《执行报告》,对于宏观研究员来说已经是“活久见”了,而今年政府对财政政策的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更是前所未有的修辞。


以往形容政策力度的词汇,我们听过“从紧的”、“稳健的”、“相对宽松的”、“适度宽松的”,就连2009年,政府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当年的财政政策目标也只是“积极的”!


So,本来就已经很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还能更加积极有为呢?


《报告》中提到了五点:

第一:适当提高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

具体做法是“将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


不过老实说,“目标赤字率”一般是用来表决心的,不是硬指标。2019年的目标赤字率是2.8%,对应赤字金额是2.76万亿,但2019年实际财政收支差额高达5.43万亿。如果2020年真的实现目标金额3.76万亿,那么力度甚至不及2019年。所以2020年具体可以整出多少赤字不重要,明确的发出了积极信号才重要,要知道近十年来,我国的目标赤字率都没有上过3%。所以这个3.6%是有分量的。

第二:适度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具体做法是“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1.6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我们看上面那张“财政收支差额图”也能感受到,政府有施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不假,但钱是真没有。我国从94年施行“分税制改革”后,一直存在中央财权大,而事权小;地方政府财权小,而事权大的矛盾,因此才产生了“城投平台”和“政府隐性债务”。2014年新《预算法》通过,重新赋予了地方政府举债的权力,但2017年“50号”文之后,中央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管理其实是非常严格的。


地方债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其中,“一般债券”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要经本级人大批准,量入为出,管理非常严格,轻易无法增量。


而“专项债券”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这规定就活泛多了,可以一事一议,较为灵活,报省级财政部门就能确定。

所以这次允许地方政府发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不仅金额大,而且审批快,限制少。最快、最大限度的给予了地方政府托底经济的资金实力。


地方政府也确实手脚麻利,截至7月31日,专项债券已经发行2.47万亿元,一般债券也发了1.29万亿了。可以说弹药储备充足,时刻准备发力。


第三: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

具体做法是“在继续执行去年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的同时,强化阶段性政策,出台实施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复工复产的税费政策并延长执行期限,延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延长阶段性减免社保缴费政策。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我们看《报告》第一点说的是政府有没有决心托底,第二点说的是政府有没有钱托底,第三点说的就是政府要如何托底了。与2009年玩了命的刺激投资不同,本轮财政刺激重在“减税降费”,这与“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目的是相吻合的。所以“房地产”完全不在刺激之列,“房住不炒”即便在GDP大头向下的时候,也没有动摇。


第四: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具体做法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支持地方尤其是困难地区正常运转。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全部安排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加快直达资金预算下达。”


这一条不仅仅是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还是解决“钱如何均匀分布”的问题。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财政运转困难,《报告》中提到:6月底前,中央已将具备条件的直达资金全部下达地方。得说动作蛮快了。


第五:是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

具体做法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和重点领域支出。加强预算平衡和政府债务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我们国家的杠杆率真心不低了,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与97年因债务过多而爆发金融危机的泰国相比,政府杠杆率是当时泰国的两倍半。当然,如果跟美国相比,美国政府的杠杆率是我们的两倍,这也揭示了为什么美国更难通过财政政策发力,只能按着美联储的脑袋拼命撒钱。


不过债务终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的增长不可能是无限的,必然会在某个时点触发经济剧烈调整,只是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天而已。老实说政府过紧日子能省下几个钱?恐怕只是杯水车薪(以后可以关注一下该数据)。但有这个警惕性总是好的,对比大洋彼岸各种惊心动魄的脑洞,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从未感到如此庆幸与安心。


《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对外公布财政政策运作的细节,虽然还很简略,但已经是政策透明化的巨大进步,即便它意味着我等苦逼研究员的政策解读工作量又加大了,还是忍不住欣喜。


加油吧,我的国。

取 消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