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3A国企永煤控股曝出债务违约,这是继青海国投、华晨汽车暴雷之后,今年的第三起国企债务违约事件,大家一直以来遵从的“国企信仰”瞬间坍塌。而投资信仰的的另一门派“城投信仰”,随着大连星海湾债务危机的一触即发,也遭到了质疑。难道城投信仰也要凉了?
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星海湾”),属于大连市星海湾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孙公司,后者是大连市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大连市星海广场、大连市体育中心以及滨海大道的建设及周边土地整理等,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整理完政府收储卖地之后支付的土地整理款。
无论从控股股东、业务机构还是收入来源,大连星海湾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城投公司。根据红刊财经的报料,这家城投企业正处在债务违约的边缘,国开行、厦门信托等多家金融机构被其拖累,涉及金额在几千万元到近20亿元不等。其中厦门信托已经赢得了对大连星海湾的诉讼,执行标的为2亿元,但可供执行的财产仅25万元,此外未发现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大连星海湾的债务危机可见一斑。
最近的债券市场可谓是风声鹤唳,一片飘绿。青海国投、华晨汽车、永煤控股的债务违约让国企信仰基本消失,而大连星海湾的债务危机又把城投公司推向了风口浪尖,城投信仰真的要凉了吗?这个问题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信仰凉不凉,城投融资能力说了算。信仰之所以是信仰,在于它能刚性兑付,刚性兑付的背后是一家城投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从近期的风险事件中看,那些违约的企业,早已陷入债务危机,融资能力几近枯竭,如果非标债务出现了违约,如政信信托或者政信定融,那么公开市场的债务违约也在路上了,除非上级政府救助才能得到解决。
信仰凉不凉,城投等级地方财力都要看。大连星海湾只是市级城投平台,且还是下面的分属公司,这样的企业所能掌控和分配到的资源实在有限,在自身造血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出现违约实属正常。城投公司出事了,难道地方政府不管吗?当然要管,但能管多少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比如之前某西南地区的200亿元债务,当地政府想管呢,可每年财政收入才2个亿,管不了。而且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地方政府往往不只有一个城投平台,在保住平台之前,还要优先保住地方财政的稳定。
信仰凉不凉,项目也得看。城投平台并不是挂着地方政府的招牌,干着只花钱不挣钱的活,它接手的项目可分为三大类:一个是进行土地整理、一级开发业务,这部分收入与土地出让收入挂钩,也就是与政府性基金增长挂钩;再一个是替代政府建设公益性项目,这部分的收入与地方财政挂钩,也就是与一般公共预算发展挂钩;还有第三种,进行市场化基建投资,收益来自于项目本身,与项目的营业收入挂钩。前两种可以理解为是靠政府补贴吃饭的项目,以这些项目为底层资产的产品,是否兑付取决于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第三种项目属于市场行为,是冲着盈利去的,只要城投平台运营到位,可以不依赖地方财力即可兑付。所以信仰凉不凉,底层很重要。
后记
国企信仰消失了,或许说它从未存在过,城投信仰也会消失吗?答案是不会的。国企信仰的本质是对国有企业的信任,国有企业也是企业,也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如果较长一段时间无法实现盈利,消失是必然的;城投信仰的背后,是对地方政府信用的认可,地方政府的信用高低由财政实力来决定,财政实力又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所以说,投资不过山海关那句话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