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类信托有何“魔力”,让12家公司被叫去开会,40家公司业务被暂停

11月25日,一张图片一则新闻打破了信托行业许久以来的平静,二者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同一个业务:融资类信托。这类业务是有什么“魔力”,让12家信托公司的一把手取银保监会报到,又让40家信托公司的融资信托暂停呢?

我要咨询

立即提交
稳盈财富的专业投顾会在十分钟内与您联系
APP客户端下载
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最新信息
> 新闻中心
融资类信托有何“魔力”,让12家公司被叫去开会,40家公司业务被暂停
2020-11-26 来源:稳盈财富

11月25日,一张图片一则新闻打破了信托行业许久以来的平静,二者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同一个业务:融资类信托。这类业务是有什么“魔力”,让12家信托公司的一把手去银保监会报到,又让40家信托公司的融资信托暂停呢?

融资类信托

消息是否准确

12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去银保监会开会这件事,应该是准确的,报道方为权威媒体财新社。但40家公司的融资类信托业务被暂停这则消息的准确性,值得怀疑,毕竟只凭一张微信群的截图难以说明什么问题。

暂停

根据最新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至少6家以上信托公司高管核实,大多数表示均未收到类似的窗口指导。多位信托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年底融资类额度几乎都没有了,截图的内容可信度要打个问号。


数家头部信托公司人士均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贯彻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比较到位,没有接到类似窗口指导。


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确实有信托公司收到窗口指导,但我们公司没有。”多家信托公司表示,并不清楚相关事宜,目前没有收到相关的文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向多家信托公司求证后,截至新京报发稿,有7家公司回复称没接到通知或“不清楚”,其中包括今年年中就被传暂停融资类信托的一家公司。


从以上多个媒体记者求证的结果来看,融资类信托业务被暂停的说法并不准确。早在今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融资类业务不是暂停,而是压降规模,毕竟该项业务长期以来是信托公司主要业务,就算监管层是为了让信托公司尽快转型,也不会一刀切地把融资类业务一棍子打死,转型需要时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监管层深知这一点,也能体谅大家的难处。

融资类信托是什么?

它是以资金需求方的融资需求为驱动因素和业务起点,信托目的以寻求信托资产的固定回报为主,信托资产主要运用于信托设立前已事先指定的特定项目。信托公司在此类业务中主要承担向委托人、受益人推荐特定项目,向特定项目索取融资本金和利息的职责。包括信托贷款、带有回购、回购选择权或担保安排的股权融资型信托、信贷资产受让信托等。简单一句话介绍,融资类信托就是放贷给融资方

为什么要压降?

从这次传出的两条消息来看,快年底了,银保监会要看看之前给大家布置的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的“作业”完成没有,完成的怎么样了,从而确定下一年的压降目标。那么问题来了,监管层为什么要压降融资类信托的规模?


1.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就是压降风险。

自从2017年以后,融资类信托在主动管理类信托中的占比逐年提升,2017-2019年占比分别为38.54%,47.77%,56.48%,2019年已超过了一半。与之相对应的是,风险资产的上升速度也随之升高,2017年前后,信托风险资产率稳定在0.8%以下,2018年上升到0.98%,而截至到2019年年底,这一数字上升至2.67%。风险资产的快速增加,让监管层不得不采取行动。


2.自身具备的“影子银行”特征。

光有数据是无法证明融资类信托是导致信托风险上升的“元凶”,其自身所带的“影子银行”特征才是它被压降的关键。“影子银行”以较高的利息借给那些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找银行借不到钱)的融资主体,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而融资类信托就是以较高的利息(通常在8%-15%)借给社会融资体系中能承担最高边际成本的主体,如中小房企、层级较低的地方融资平台、行业地位较弱的民企等,这些机构游离于股债和信贷体系,融资手段单一,一旦借不到新的资金,欠下的旧债就可能无法偿还,越积越多,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3.压降是手段,转型才是目的

“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巩固信托业乱象治理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业务模式变革。这个决心是明确的和坚定的,压降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信托业务,不仅过去要求压,现在要求压,今后还会要求压。”6月19日,有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后记

2020年对于信托行业来说是转型之年。怎么转型呢?就是让信托公司回归本源业务,别老想着干放贷这种利润高但风险大的事情。从监管层的角度看,既然你们自己不愿意转型,那么只有逼着你转了。所以,融资类信托的规模会一直被压降,如果明年的某个时候,我们再听到这类业务被暂停的消息,千万不要意外,信托行业的转型才刚刚上路。

取 消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