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理财年报看信托公司面临的“危”与“机”

我要咨询

立即提交
稳盈财富的专业投顾会在十分钟内与您联系
APP客户端下载
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最新信息
> 新闻中心
从银行理财年报看信托公司面临的“危”与“机”
2022-05-13 来源:中融研究

首先, 我们从监管政策、理财规模、产品结构、产品类型、投资结构、收益率、销售渠道、市场格局、创新产品等方面,透视2021年银行理财年报,剖析银行理财发展。

十大维度透视2021年银行理财年报

(一)监管政策:完善配套制度,鼓励创新探索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从出台的监管政策来看,主要是沿着两条线:一是秉承资管新规的大方向,不断地对配套细则进行完善。过去一年,银保监会先后出台《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理财产品销售渠道、流动性管理等的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同时出台《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拉齐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防范不公平竞争。二是出台新业务试点细则,鼓励银行理财创新探索。2021年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鼓励试点机构稳妥开展“养老理财”、“跨境理财通”试点。

(二)理财规模:规模突破29万亿,稳坐资管行业第一

根据银行理财年报,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4%。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在经历了18年的大跳水后,处于缓慢爬升的状态。2021年银行理财增速显著,突破29万亿规模,已基本接近资管新规出台前2016年、2017年的高点,预计2022年将突破30万亿。

同时在大资管行业中,银行理财继续稳居第一把交椅,其占大资管总规模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其次是公募、信托和私募基金,其分别以25.56万亿、20.44万亿(截至2021年Q3末)、19.76万亿紧随其后。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规模差距则较大,2021年底分别为8.23万亿、7.39万亿。

(三)产品结构:净值型、开放型为主,公募化特征显著

根据银行理财年报,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4%。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在经历了18年的大跳水后,处于缓慢爬升的状态。2021年银行理财增速显著,突破29万亿规模,已基本接近资管新规出台前2016年、2017年的高点,预计2022年将突破30万亿。

1.净值型产品为主,保本理财和同业理财基本清零

截至2021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 万亿元,占比达到93%。过渡期内,银行理财不断提升净值化产品比例,2018年~2020年净值型占比分别达到31%、47%、67%,2021年转型加速,净值化比例较2020年提升26个百分点。

同时,保本理财和同业理财基本清零。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同业理财产品规模从2018年底的1.22万亿降至0.05万亿。至此,可以说,银行理财基本完成过渡期整改任务。

2.开放型产品为主,封闭式产品期限拉长

封闭式和开放式呈现“二八格局”。截至2021年底,开放式产品余额为23.78 万亿,封闭式产品余额为5.22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82%、18%。过去几年开放式产品占比呈逐渐上升态势,2018年~2020年其占全部理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68%、72%、79%。

与此同时,封闭式产品的期限显著拉长,从资管新规发布时平均期限138天大幅拉长至2021年12月的481天,一年期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占比也从资管新规发布时的8%大幅提升至2021年底的63%。

3.公募理财为主,低门槛、低风险特征显著

从募集方式来看,公募理财在银行理财中占据绝对主导。截至2021年底,公募理财产品余额27.84 万亿,私募理财产品余额1.16万亿,分别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 96%、4%。

从投资者数量及风险偏好来看,银行理财呈现出公募化、基金化的特征。数据显示,2021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占据绝对主力,数量占比高达99.23%。同时,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规模 24.06万亿元,占比 82.97%。银行理财以低风险、低门槛、公募基金化的特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长尾客群。

(四)产品类型: 固定收益类占比高,权益类产品占比偏低

目前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据银行理财主导。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分别为26.78万亿、2.14万亿、809亿元,在全部理财产品余额中占比分别为92.34%、7.38%、0.28%。同时,2021年固定收益类产品呈上升态势,规模同比增长22.80%,混合类同比下降46.13%,权益类同比增长1.09%。

值得一提的是,固收+成为2021年银行理财发力的重点。考虑到银行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少理财产品通过固定收益获取稳健收益,再通过+非标、+REITs、+衍生品或+权益等方式,来增大收益弹性。例如,中邮理财2021年参与投资7笔reits项目,为“固收+”产品策略提供有效补充;平安理财较早创新发行基于固收+的被动指数增强系列产品,创设出85%比例投资固收类资产+15%比例投资中证500指数增强资产的产品结构。

(五)投资结构:投向债券占比提升,非标占比下降

从投资结构看,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的占比不断提升,投向非标的占比逐渐下降。截至2021年底,投向债券、非标、权益余额分别为21.33 万亿、2.62万亿、1.02万亿。理财产品持有债券的占比从2018年4月的48.96% 提升至2021年底的68.39%,持有非标的占比从2018年4月的23.2%下降至2021年底的8.40%,持有权益类占比从2018年4月的12.3% 下降至2021年底3.27%。

具体从配置债券类别看,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和利率债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8.13%、5.81%。其中,信用债中以AA+及以上产品为主,占持有信用债总规模的 84.05%。

(六)部分产品:现金管理类增速下降,FOF产品增长提速

截至2021年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到9.29万亿,同比增长22.89%,在全部理财产品余额中占比达到32%。尽管目前看现金管理类规模仍不小,但从趋势上看,其增速已开始显著下滑,2018年~2021年现金管理类规模分别为2.67万亿、4.16万亿、7.54万亿、9.29万亿,过去三年同比增速分别为55.8%、81.3%、22.9%,2021年增速下滑明显。同时自现金管理新规出台后,其占比趋势也开始回落。在2021年7月达到近35%的占比后逐渐回落至年底的32%。

在逐渐压降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同时,银行理财也在加大FOF产品的布局。截至2021 年底,存续FOF型理财产品215只,存续规模1536亿元,同比增长61.34%。产品类型主要以混合型为主,风险等级集中于三级(中)风险。从资产配置情况看,FOF型理财投资公募基金规模占比47.18%。

(七)投资收益率:收益率有下探趋势,破净也不偶然

银行理财收益率有下探趋势。2021年12月,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3.55%,较去年同期减少34BP。从2021年各月度来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 3.97%,最低下探至3%以下,只有2.29%。

同时净值化转型也打破了刚性兑付预期,“破净”产品也屡见不鲜。特别是2021年9月市场大幅回调时,月内发生“破净”的理财产品数量占比达到约 1.2%。

(八)销售渠道:理财代销较为普遍,股份行布局更广

2021年以来,理财产品代销较为普遍。截至2021年底,有存续产品的21家理财公司均与代销机构开展了合作,代销产品余额共计17.07万亿元。根据5月出台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理财产品代销机构现阶段限于其他理财公司和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尚未向券商、信托以及第三方财富公司等平台开放。年报数据显示,除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外,18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在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平均每家理财公司约有14家合作代销机构。据联合智评统计,相比国有大行,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代销渠道布局更广,如兴银理财代销机构达到40家之多。

(九)市场格局: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

银行理财子公司不断扩容。截至2021年底,共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包括国有6大行、11家股份行、7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以及4家合资理财公司。其中24家已获批开业。理财子公司发行规模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截至2021年底,理财公司存续规模达到17.19万亿,同比增长157.72%,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接近60%,且全部为净值型产品。而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的存续规模则分别为1.8万亿、5.2万亿、3.6万亿,占全市场的比例逐渐降低。理财市场逐渐呈现出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格局。此外,银行理财年报中还指出,对于部分理财存量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未来将不能再发行理财产品,可能的路径是通过产品代销继续参与理财业务。

(十)创新产品:首批养老理财面世,积极探索ESG主题产品

2021年9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三个月后,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试点机构首批各发行一只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以来,养老理财试点提速。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十地,试点机构也扩大至十家理财公司,同时将已试点的四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上线也大幅提升。

2021年也是ESG理财产品发行的大年。在双碳目标下,多家机构积极探索ESG主题产品。数据显示,理财市场2021年累计发行ESG理财产品49只,合计募集资金超600亿元。截至2021年底,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96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

从面临的挑战看,当前信托在大资管行业相对位置下降,理财产品投向非标占比持续下滑,理财产品交叉代销已常态化而信托财富面临尚未开放等问题。但危中也有机,银行理财以公募产品为主,定位于长尾客群,且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权益和另类投资配置较少,信托可与其错位竞争,围绕中高端客户,在私募市场发力,并重点发展权益及另类投资产品。此外,FOF及养老产品市场空间广阔,银行理财也刚刚起步,信托公司同样可参与竞争,利用制度优势,占据一席之地。

从银行理财年报看信托公司面临的挑战(一)信托在大资管行业中的相对位置下降

根据过去几年各资管机构的规模变化,可以看出以资管新规为分界线,不同机构管理规模呈现差异化的走势:一是理财和信托新规后显著下滑。在新规出台前(2017年末),银行理财和信托资管规模均超过20万亿,在大资管行业分别占据前两位,新规出台后两类规模均出现了显著下滑,但不同的是,银行理财在2019年便开始止跌回升,并于过渡期最后一年基本恢复至新规前的水平(29万亿),而信托规模在2021年刚刚企稳,最新数据显示其规模较新规前仍缩水22%。二是公募和私募规模翻倍。在新规出台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均在11万亿的水平,新规出台后,两类规模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截至2021年末公募和私募管理规模几乎都达到了20万亿,分别较2017年末提升120%、78%,基本都是翻倍的状态。三是券商和基金子规模腰斩。在新规出台前,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基本在15万亿左右,新规后两者规模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末两者管理规模分别缩水至 2017年末的 48.8%、53.8%。在这种差异化走势下,银行理财以29万亿继续稳居大资管第一;公募和私募相对位置提升,公募以25万亿位居第二,私募位居第四;信托规模相对排名下降,位居第三。在国家鼓励直接融资的背景下,未来公募和私募规模预计还将持续提升。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或持续增长。相较而言,信托在两压一降的严监管态势下,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银行理财投向非标占比持续下降

资管新规以来,理财产品投向非标的占比持续下降,从2018年4月的23.2%降至 2021年末的8.4%。从下图来看,2021年前,理财投向非标的绝对数额下滑并不显著,非标占比下降主要源于理财总规模的增长,即分母变大,分子不动。但 2021年非标占比的下降则是来自分子、分母的因素都有,特别是分子端非标的绝对额显著收缩。理财压缩非标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监管对非标规模的限制,要求理财子公司全部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债权类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二是期限匹配的要求,资管新规要求理财投资非标资产,非标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而非标资产的期限较长,普遍都在一年半以上,适合承载非标的长期限理财产品有限。信托计划作为2021年第25期曾经非标主要的配置对象,将受此影响,来自银行理财的机构资金配置也会减少。

(三)理财产品交叉代销常态化,银行构建开放平台

过去几年,理财子公司与他行代销合作越来越多,交叉代销呈现常态化趋势。如前所述,2021年末,除3家理财公司仅由母行代销外,其他18家理财公司都打通了他行的代销渠道,平均每家理财公司约有14家合作代销机构。交叉代销是理财公司的市场化选择,一方面销售新规目前只允许理财子公司和银行机构代销,尚未向互联网平台等三方机构开放,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直销渠道铺设周期较长。同时交叉代销也有利于形成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共赢的局面,对银行而言,代销能丰富其产品货架,并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对理财子公司而言,银行代销拓展其销售渠道,促进业务发展。不仅理财产品交叉代销较为普遍,2021年部分股份制银行还先后宣布要打造财富管理开放平台。以招行为例,将联合50多家优秀的资管机构,招行向这些机构开放自己的客户,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也就是说,财富管理方面,一些银行已着力构建开放平台。反观信托业,目前行业内公司重点在打造直销平台,距离交叉代销以及更广意义的开放平台还有一定距离。

从银行理财年报看信托公司面临的机遇

(一)理财以公募产品为主,定位于长尾客群,信托可错位竞争,在私募市场,服务中高净值客户

虽然新规下,银行理财可通过公募和私募两种方式募集,但从占比来看,当前公募理财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2021年末,公募理财存续规模占比达到96%。同时从客群来看,理财产品面向的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平均持有金额不高,与互联网平台聚焦的长尾客户有一定的重合。数据显示,受理财产品起售金额大幅下降影响,近年来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增长迅猛。截至2021年底,投资者数量达到8129.90万个,同比增长 95.3%。其中,个人投资者8067.23万人,占比99.23%。同时大量的投资者主要持有低风险产品,但平均持有金额较少。2021年底,投资者持有一级和二级的数量占比超过 90%。基于理财这种公募为主,定位于长尾客群的特征,我们认为其销售端,与互联网平台形成直接竞争;产品端,与公募基金形成直接竞争。而信托由于长期以来的定位是私募产品,且主要面向中高端客群,因此可避免与理财正面交锋,走差异化道路。

(二)理财以固收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信托可走差异化道路,发力权益和另类投资

当前银行理财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虽然固收大类中,除了现金管理类、纯债类产品,还开发出增强收益的固收+等系列,但整体而言,产品同质化严重,权益类以及另类投资配置较少。截至2021年底,固收类产品占比超过90%,权益类产品只有0.28%,商品及衍生品占比更是低至0.01%。但从成熟市场发展经验看,资管产品主要投向资本市场,权益投资以及另类投资产品是其重要构成。当前银行的产品结构与其面向的投资者群体有关,银行客户一般而言风险偏好低,在资管新规刚性兑付消失后,固定收益类产品稳健的特征更能满足其偏好。相对而言,信托公司一直以来以高净值客户为主,这类投资者风险偏好高,更能承受风险收益波动大的产品。因此,就产品结构而言,信托可与银行理财差异化竞争,着力发展权益投资、另类投资等产品。

(三)理财创新刚起步,FOF、养老等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信托同样可参与竞争,利用制度优势,占据一席之地

资管过渡期内银行理财在加速净值化转型的同时,也加大了创新产品的布局,包括 FOF 型理财、养老理财等。但整体而言,银行理财创新也刚刚起步,创新型产品规模小,在银行理财整个盘子中占比很低。例如FOF 型理财产品2021年末存续数量215只,存续规模只有1536亿元,在全部理财中占比只有0.53%。再如,截至目前,存续养老理财产品共有8只,存续规模200多亿。从海外成熟市场来看,FOF产品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品也有极大的需求。除了银行理财,信托公司同样可以同台竞争,提供类似的产品来丰富市场化供给。近几年,行业内已有多家公司开发TOF产品、养老信托。在与银行竞争的同时,信托公司要基于自身的制度优势,走特色化的道路,例如养老产品与家族信托的结合等。


取 消 确 定